名片寶藏
真武廟位于泉州城東部石頭山麓的晉江北岸,是一組依山勢而建的院落式建筑群。其主體格局形成于10世紀,歷代修整,整組建筑順應山形逐步抬升分布,重點遺存包括山門、臺階、涼亭(拜亭)、大殿。
真武廟所承載的海神信仰是宋元時期商人群體從事海洋貿易的重要精神寄托。這里同時是泉州官員祭海的場所,體現了政府對海洋貿易的鼓勵與推動。
泉州晚報訊(記者 林福龍 陳小芬 吳嘉曉 實習生 林燦鑫 ?手繪圖:樊云均)“州南有海浩無窮,每歲造舟通異域”,說的是泉州海洋文化源遠流長。宋元時期,泉州海洋貿易繁盛,許多古跡遺存至今。素有泉州“小武當”“南武當”之稱,被稱為玄天上帝八閩第一行宮的真武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修造于控扼晉江入??诘摹笆^山”上的真武廟,與江對岸的紫帽山、羅裳山遙相對峙,在歷史上是從外港水域進入晉江的最窄處,從石頭山上可遠眺泉州灣。石頭山的西北山丘綿延,與清源山相接,護衛著古城。因此,真武廟位于古泉州外港與內港交界的關鍵性節點,歷史上這個區域是著名的法石港,交通便利,碼頭密集,航運繁忙。
真武廟,始建于北宋乾德五年至開寶六年間,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據《閩書》載,真武廟(殿)建在石頭山上,“石頭山,與赤城山相連,山盡處有三石杰出,山陰疊石數筍,危如欲墜,寔不可動。目為天石上有真武殿,宋時望祭海神之所……”歷代官員賢達、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諸多墨寶、楹聯和匾額。
古代,生活在海邊的人們出于敬畏自然之心,往往要舉辦各種祭海儀式,祈求船舶往返平安。祭海亦是古代“討?!敝藞詮姶值Z生命哲學的一種體現。宋時,泉州郡守將真武廟作為“望祭海神”的重要場所,真武廟于是成為泉州海神信仰的重要史跡,見證了泉州港繁榮時期中國沿海獨特的海神崇拜與海洋觀。
晉江中上游的九日山上,祈風儀式的祭拜對象是泉州地區第一代海神“通遠王”。真武廟是體現世界海洋貿易中心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遺產要素,是10-14世紀泉州官方祭祀海神的場所,供奉的是泉州地區的第二代海神“真武大帝”。天后宮供奉的是泉州地區第三代海神“媽祖”。這三處遺產點共同展現出古代泉州地區悠久的航海傳統和海神信仰體系,以及政府對海洋貿易的鼓勵與推動。
山門為牌樓式門樓
臺階欄桿望柱石獅子
真武遺跡 “吞?!敝癖F桨?/strong>
延續“尋寶”的腳步,這一站記者來到豐澤區法石社區寶覺山上的真武廟,繼續探訪泉州悠久的海洋文化及海神信仰體系。
據《泉州府志》記載,“玄武廟在郡城東南石頭山,廟枕山襟海,人煙輳集其下,宋時為郡守望祭海神之所”。相關史料中也曾記錄,南宋泉州太守真德秀曾在此祭海禱告,并撰寫真武殿祝文,祭祀海神,祈求真武大帝消除江海之上的災害天氣,保護商船、海舶航海平安??梢?,真武廟作為官方祭祀海神的重要場所,承載著古代泉州人樸素而崇高的海神信仰。
走進真武廟廣場,一座山門巍然佇立,山門為牌樓式門樓,兩側的磚雕是典型的閩南工藝,雕刻道教神仙形象,還有一對造型古樸的石獅雕像,尤其憨態可掬。從山門至真武大殿,二十四級臺階依山勢砌筑,在雨水沖刷與朝拜者踩踏下變得光滑無比。拾級而上,一方“吞?!笔橙胙酆?,石碑底座是一塊拱出地面的天然巨石,宛如龜背,另一側盤桓的橢圓石頭則酷似蛇頭。
廟前古榕參天
七株百年榕樹,自然生長在石頭山上,高大的枝干,茂密的樹葉,形成一片四季常綠的空間,宛如天然屏障,護持著這處彌足珍貴的歷史遺跡。雖然歷經千年風雨,整座寺廟依然保存完整,既充分展示泉州古代建筑技術的高超,也體現了泉州人對歷史文化的良好傳承。
專題展示館
專家講述
海絲遺跡地 海神信仰遠播東南亞
“真武廟始建于宋代,磚木結構,明清時曾修葺,現在看到的是清代重修后的建筑格局,是泉郡道教圣地,有‘八閩玄天上帝第一行宮’之譽,在福建道教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是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史跡,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闭驹陂艠涑墒a的石頭山上,聊起真武廟的歷史淵源,原東海文化站站長張章明這樣概括。
大殿奉祀真武大帝
八閩玄天第一行宮 依山而造天人合一
“這是一座牌坊式山門,精美的磚石建筑,正中懸掛匾額,上書‘武當山’三個大字。因此,這里有泉州‘小武當’‘南武當’之稱,被稱為玄天上帝八閩第一行宮?!睆堈旅鹘榻B,寺廟山門設計縝密、造作精良,斗拱、橫梁雅致精巧,雕梁畫棟,極富閩南建筑風格,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在泉州的寺廟山門建筑中較為罕見。
這個山門的建造,就是對原有地形地貌的加工改造,使建筑美和自然美相互交融,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天人合一效果和境界。這里,背山面海、風景旖旎,盛景天然,古榕參天,氣勢雄渾,是不可多得的朝拜和旅游勝地。
登完臺階,一塊天然巨石自然而然映入眼簾。這塊巨石拱出地面,宛如龜背。再看上面那方陰刻楷書“吞?!笔?,為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年)晉江縣令韓岳所立,意為真武大帝一旦顯圣,其氣勢可以吞海。它既是古代泉州人征服大海、以海為生的生動寫照,也是泉州海洋文化的歷史見證,更彰顯了泉州行船人勢可吞海的宏大氣概。如今,滄海變桑田,但登臨遠眺,仍可見晉江水東流入海,波濤粼粼,帆檣穿梭。
這里,長年香火鼎盛。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及臺灣地區祀奉的玄天上帝,大都是從這里分爐出去的,據悉,僅臺灣島就有五百多家;這里,道、儒、佛、印度教共祀,不同宗教信仰,共處交融,揭示了泉州人在古代就有海納百川的寬大胸懷。
國保碑
重要海絲歷史遺跡 官方祭祀海神場所
真武廟山下的法石港位于晉江流域的出???,是江海交匯的港口,也是中外商人薈萃之地。為祈求商舶往返平安,宋時的郡守將真武廟作為望祭海神勝地,每年兩次率軍政要員到此舉行祭海儀式,祈求真武大帝庇佑。端午前后的“回舶祭?!?,秋冬的“遣舶祭?!苯援敃r國家常典。南宋泉州太守真德秀親自撰寫《真武殿祝文》,并到真武廟主持祭海典禮。
1991年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迪安博士一行到真武廟考察,了解到真武廟文物保護完好,大為贊賞。1994年,沙特、安曼等中東國家駐華使館的外交官員也到真武廟參觀。
“2017年5月,在真武大帝佛座正面發現了一方石刻,佐證真武廟修建年代?!睆堈旅鹘榻B,因年代較久遠,右邊的四個字仍可看出前三個字:“承信郞”,最后一個字已風化得看不清了,左邊四個字為“光覺奉舍”,經考證,“承信郎”是南宋武官的官階,而“光覺”則是這個承信郞的名字,“奉舍”即捐建的意思。這方石刻的發現,進一步證明了真武廟至少是南宋之前建造的。
據悉,玄武大帝在中國古代“四方神”中,是位居“北方(位)”的守護神。該信仰傳入泉州后(宋時真宗避圣祖趙玄朗諱,即改稱“真武大帝”),因“北方”在中國五行學說中對應“水”,真武大帝就被泉州人侍奉為海神,這一文化屬性與泉州古代海洋文明交融。真武大帝具有鎮海、保平安的作用,為從事海上貿易的商人提供精神寄托。
溫太平
護遺者說
人稱“法石通” 一生守護一座廟
“我從小就在真武廟長大,這里的一石一木都是寶物,我想用一生來守護它,讓我們的下一代也能看到并珍惜泉州的歷史文化?!睋崦嫖鋸R門口的一方石碑,溫太平感慨萬千。
土生土長法石人 退伍后自發護廟
現年77歲的溫太平,是土生土長的法石社區人,家就在真武廟邊上。真武廟曾是他小學的學堂,廟里有幾個臺階、幾方石碑,他都一清二楚。
成年后,溫太平到祖國的西北參軍,面對黃沙滿眼、數十公里荒無人煙,溫太平越發想念家鄉那充滿人文氣息的一磚一瓦。退伍后,回到家鄉的他在一工廠上班,因對文物感興趣,想更深入地了解泉州的文化,溫太平一有時間就收集資料閱讀,拜訪文史專家,同時開啟了自己的考古之旅。溫太平說,在這期間,他學到很多知識,比如石刻、拓片,對真武廟的了解也更深入。
上世紀70年代,溫太平偶然看到鄰居正將一個石碑敲掉,準備當成地基石,他湊近一看,這石碑竟是真武廟的,溫太平趕緊喊停?!罢媸侨f幸啊,我趕上去阻止了?!睖靥秸f,后來,真武廟重新修葺,石碑被復原到廟門口。
真武掌故了如指掌 幾十年來義務講解
真武廟山門至前殿依山坡筑砌的石階表面已經變得很光滑,石階左右置有石扶欄,石柱上有對萌態十足的小石獅,造型古樸,是10世紀建廟之時的遺存?!斑@對石獅也是在我的呼吁下復原回來的?!睖靥秸f。
多年尋找、探索真武廟的滄海遺珠,讓溫太平對真武廟的每一個細節都非常上心。最令他驕傲的是他無意中發現了殿內真武大帝塑像石座上的刻字。2017年左右,因白蟻蛀蝕、滲漏污染、瓦件缺失等,真武廟啟動修繕工程?!拔译[約看到石座上有刻字,就趕緊上報市文物研究中心。專家過來鑒定后,明確這些刻字能夠佐證真武廟的始建年代就是宋代?!睖靥秸f,石座上的“承信郎”“光覺奉舍”字樣確定了時間,因為承信郎是南宋武階官名。
采訪當天,從永春來的一行游客進廟參觀,溫太平熱情地為他們講解。溫太平說,1991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海上絲綢之路綜合考察團到真武廟參觀考察時,他就是當時的講解員。后來每次只要有需要,他都會來當講解員,幾十年來一直在宣傳真武廟,宣傳泉州的海絲文化。
幾十年的學習研究,也讓溫太平成為大家公認的“法石通”,文物、古跡、史料都深印在他的腦海中。他幫著社區為包括真武廟在內的文物點編寫申請省市級文保單位的資料,還發表了幾十篇文史研究文章。真武廟被列為申遺點時,讓溫太平既激動又驕傲。
令溫太平感動的是,在保護宣傳真武廟的過程中,有很多村民“同行”,廟里的物件哪邊壞了,哪里漏雨了,村民發現了就會立即告訴他。
歷史故事
【吞海石碑】
吞海石碑是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年)晉江縣令韓岳所立。石碑底座大石酷似龜的形狀,而另一邊突出的部分像蛇頭的形狀。這一龜蛇合體的大石,一方面符合玄武神的形象特征,另一方面通過與正殿的布局組合關系,附會了泉州民間信仰中真武大帝腳踏龜蛇、法力無邊的傳說,寓意鎮住風浪,保佑航海船舶出入平安。
真武大帝塑像基座石刻
【真武大帝塑像基座石刻】
殿內真武大帝塑像的基座上保存有“承信郎”“光覺奉舍”字樣,“承信郎”是12世紀初期設置,授予武臣的一個官階。這一制度一直沿用至13世紀后期。文獻記載宋代對招徠外國商人做出巨大經濟貢獻的人員,授予承信郎的恩惠,可見政府對海洋貿易的鼓勵和支持。
清代示禁碑
【清代示禁碑】
清代同治四年(1865年),官府立保護環境的碑刻,嚴禁開采山石,砍伐樹木。該立碑說明地方管理者及民眾歷來重視遺產環境保護,這種優秀的傳統風俗一直延續至今,形成珍惜遺產、保護遺產的良好社會風氣。
三蟹龍泉
【三蟹龍泉】
山門前有口古井,是明朝萬歷年間一位李姓婦人發善施舍而開鑿的一口古井,右側紅磚墻上鑲嵌著一塊石頭,上刻“三蟹龍泉”。傳說,早年清源山有和尚在清源洞挑水時不慎把刻有寺名的扁擔掉入水里,第二天卻出現在這口井中,故有“清源洞通坂頭井”的說法。古時,廟前為江面,周邊水井皆咸,唯獨此井水質清冽。
文物大事記
●1984年,真武廟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1年3月,真武廟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成立保護管理組。
●2006年6月,真武廟連同江口碼頭的文興渡、美山渡升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受到國家最高級別的保護。
●2016年6月,國家文物局批復了泉州真武廟保護工程設計方案,保護修繕工程啟動。
●2017年至今,設立了包括安保、衛生等26項保護規定。
●2017年,列入國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古泉州(刺桐)史跡”的申遺點之一。
●2019年,成立專題展示館。
●2021年年初,修建專用消防通道,設立消防栓等安保措施。
[憨鼠責編:瓊子]
今年清明節,請幫這100位烈士尋親!
古城風華 宋元遺響 | 刺桐藏寶圖:枕山襟海真武廟 千年遺跡今猶存
今天!《光明日報》整版關注閩江學院
一個局、一個隊、一顆印、一百萬元!三坊七巷流傳著一段“四個一”的佳話
山?;仨懾瓕W史明理,汲取奮進力量!
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一見·山水間讀懂總書記的“綠色之約”
新聞調查:這支“紅”粉筆的故事,貫穿了18年!
圖集:來德化,露營吧!
7圖傳承紅色基因 踐行初心使命
3圖德化法院:學百年黨史 聚奮進力量
4圖今年清明節,請幫這100位烈士尋親!
4圖古城風華 宋元遺響 | 刺桐藏寶圖:枕山襟海真武廟 千年遺跡今猶存
4圖今天!《光明日報》整版關注閩江學院
4圖一個局、一個隊、一顆印、一百萬元!三坊七巷流傳著一段“四個一”的佳話
4圖山?;仨懾瓕W史明理,汲取奮進力量!
4圖縣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縣政府黨組召開2022年度民主生活會
德化縣到廈門參加福籽同心愛中華主題展等活動
龍潯鎮開展“南三環”人居環境整治活動
縣供電公司:精準服務重大項目 跑出復工復產“加速度
湯頭鄉:人勤春來早 茶園管理正當時
德化:建強“三支隊伍” 激發“紅色動能”
龍潯鎮:“三聯工作法”推進社區物業黨建聯建新融合
精彩評論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評論服務協議
共0條評論